笔奇阁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奇阁 > 靖难攻略 > 后记·永历(2)

后记·永历(2)(3 / 9)

口被攻破后,除京城以外大量士兵望风而降,投降或逃跑的近五万人,非战斗损失的坦克达到六百余辆,车辆高达三千六百余辆,各类火炮八百余门,飞机七十二架。

战斗损失的坦克七百五十辆,车辆四千六百辆,各类火炮一千四百门,飞机三百余架。士兵二万八千余人……

这场战争让世界知道了制空权的重要性,同时也让人知道了装甲集群作战的恐怖。

倘若大明将这两个装甲集群投入到西洲,那将在三个月的时间内推平整个西洲。

当然,这只是西洲各国的估计,但到了现实中,明军推进的速度恐怕会更快。

同时,这场战争也让大明内部知道了各自的短板。

北军的空军和海军不及朝廷,朝廷的陆军不及北军。

当然,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士兵的心理问题。

朝廷的大量基层士兵根本不愿意为了权贵作战,所以一旦战争落入下风,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投降北军,并且在投降过后就能立马调转枪口作战,同时爆发强大的战力。

在北京保卫战中,甚至有三個卫的军队起义来响应北军,给官军将领带来了极大的恐慌。

这种情况让李政意识到,除了锐士以外的百万官兵根本心不在此。

让他们打打防守还行,进攻则是完全的无稽之谈。

当然,对于他们也不能裁撤,一旦裁撤他们,他们绝对会毫不犹豫的投靠其它勤王军,爆发更强大的力量来瓦解己方。

没有办法,战役结束后,李政只能再度向大明直属疆域上雇佣更多的“锐士”。

山南、南洋和朝鲜、日本成为了所谓“锐士”的集中区。

凭借强大的海军,世界上比较重要的海峡依旧掌握在朝廷手中,不过对于北洲和东洲,朝廷的掌控显然下降的厉害。

十月初五,北洲都司丢失北洲山脉(落基山脉)以东的广袤疆域,十八藩王各自占据一块区域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